本帖最后由 风中的枫 于 2012-8-7 10:33 编辑
自7月21日北京暴雨后,77人的死亡人数确实令人震惊,尤其是雨中被困车中死亡的新闻,更是令全国为之惋惜。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针对雨中汽车逃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,得出各种结论,帮助人们了解雨中汽车逃生的技巧和方法,在此也要感谢一下。本人也是汽车爱好者,几乎每一个与汽车逃生有关实验的帖子、视频和图片都看过了,诸如此类的实验,大家肯定看的不少,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,但仔细分析过后,得出一些个人的结论和看法,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看法1:几乎所有的汽车逃生实验中,把所有的破窗工具都一一进行了对比实验,像救生锤、腰带扣、高跟鞋、破窗器、锤子、头枕、方向盘锁等等,得出实验的结果是:只有锤子和破窗器的效果是最好的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哪种破窗工具,如果我们常备一样在车里的话,我相信,绝大部分车主都会把工具放在手套箱或中央扶手中,但请大家试想一下,如果车中的水已经没过车窗或车顶时,你在车中能否准确快速的找到工具,并砸碎车窗逃生呢?要知道,暴雨情况下,汽车在水中被困,一旦水进入车中,灌满车内的时间大概在2到3分钟左右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砸开车窗几乎是不可能的,主要原因就是车内外的压力不平衡,车外压力要远大于车内压力。但如果等车内水灌满,压力平衡时,你能保证自己能在水中憋气直到砸开车窗吗?估计绝大部分人做不到,为什么?因为你在水中和在空气中挥锤的力度也绝对不一样,在水中每一次动作都会消耗掉部分氧气,这对被困车主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看法2:许多实验都验证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水面与车窗下沿基本平齐时,在车内一名成年人很费劲才能打开车门。但请不要忘记,在实际情况下,水面可是会不断上涨的;而且如果是女性车主的话,车门几乎打不开,这就回到刚才的第一个看法。此外,许多水中逃生的实验都是在游泳池或水库做的,水相对来说比较清,而且实验者多会配备一些救生设备来以防万一;但在实际情况下雨水的赃物和杂物较多,车主在水中要睁开眼睛,先找到破窗工具,再砸开车窗,最后逃生,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前提是,先看看自己能在水中憋气多长时间吧,总不能我们也在车上配上氧气瓶,等下暴雨的时候,我们先背上氧气瓶,带上泳镜吧。这对车主也绝对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考验。
看法3:实验中还用了一个破窗工具就是头枕,但我个人对头枕破窗的方法表示怀疑。如果你在座椅调整好的情况下,很难将头枕拆下;如果你的座椅是手动控制的话,还要先将座椅放倒,但要是电动座椅的话,车内能够通电还是未知,就更别说拆头枕了;如果你头枕可以顺利拆下,两根支撑杆能插到车窗玻璃之间吗?至少索八的车窗插不进去,如果能,那么车的出厂装配的质量也太差了吧。
看法4:雨中逃生实验应该是一个系统实验,在实际情况下,如果真的从车中逃生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吗?不一定,联想一下暴雨中的城市街道环境,即使成功从车内逃生出来,不管你会不会游泳,都要面临水中未知的生命威胁,不是吗?北京暴雨后死亡的人数是77人,各种遇难的情况都有。也许这有点悲观,但这确实是我们要面对的。
看法5:众多水中逃生实验都是以破窗为目的的,但真正从车窗逃生出来的结果却没有演示。每款车的车窗尺寸不一,对于体型较胖的车主来说,还是私下里先试试能从车窗内爬出来吧,如果能,恭喜你,逃生的机率很大了,如果不能,是不是会感觉应该减肥了呢?
看法6:从消费的角度出发,这些实验无疑会提高破窗工具的价格,但产品质量的好坏,我们无从得知,谁也不会买回来后,拿工具到自己的爱车上进行破窗来验证产品的质量,再去付款和给卖家好评,顺便感谢卖家的热情服务吧;但如果你哪天不幸遇到危急时刻,需要破窗,一旦发现不好使时,你肯定会干瞪眼骂着卖家的黑心,还要再努力想其他办法逃生。
综上所述,个人觉得,根本没必要花那些冤枉钱去买什么破窗工具,也没必要去想哪种方法能够在水中逃生,只要做到三点就行。
一是遇到大到暴雨时,对路面积水较深或超过自己车辆最大涉水深度时,不要冒然前行,也不要羡慕旁车较高的车身和涉水能力(有可能下一刻就会陷入水中),果断掉头,绕路行驶;
二是对个人车辆的进气口位置要有所了解。一旦水面超过或马上超过进气口时,马上果断熄火,打开车门,弃车逃生,毕竟这时的车门很好打开,毕竟人的生命远比车的价值重要。
上图红圈中的就是索八的进气口,作为索八车主可以以车标为线,一旦水面超过车标位置,就抓紧开车门带上贵重物品闪人
三是如果车内电路无法工作,也不要惊慌,车的中控锁开关都是配备两套系统。可以通过先打开车门内把手上的锁止开关,就可以打开车门了(见下图)。
以上是个人对雨中汽车逃生的看法和建议,供大家参考和分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