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我不戒烟 于 2013-11-20 10:15 编辑
康熙五十七年,清朝三千八旗子弟兵经过成都,前往西藏平息准噶尔部落的叛乱。康熙六十一年,叛乱平息后,四川总督便奏请朝廷留下其中的一千八旗子弟驻守成都。总督把原来秦代少城的区域拨给了清兵作营地。 有了驻扎此地的八旗清军,少城便俨然成为了城中之城。少城共修筑了四十二条巷子。 这里的建筑是北方的四合院子,却又加入了几分川西柔媚的风格,每一个院子深深浅浅,各不相同,别有洞天。巷子中的建筑保留着上翘的檐角;檐沿有扇形的瓦当;这里的建筑上雕刻有金瓜、佛手、兰花等象征吉祥的装饰。 宽巷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。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。据介绍,胡同是蒙语的音译,关于胡同的起源,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。而到了民国年间,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,清朝的叫法“兴仁胡同”改名为“宽巷子”。 “宽窄巷子不仅是成都的、四川的、西部的,它也是中国的、世界的。”目前已有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进驻宽窄巷子,众多文化名流也纷纷入驻:诗人翟永明开了白夜酒吧、诗人石光华开设川菜餐厅、诗人李亚伟开设民间精品菜……““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、最市井的民间文化;原住民、龙堂客栈、精美的门头、梧桐树、街檐下的老茶馆……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;宽巷子,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。” 历史的车轮匆匆的在时光的车道上风驰而过, 三百多年的宽窄巷子却在历史中保存下来。从最先的八旗清军,到后来的满族后裔,再到融居于此的成都人,到如今成都政府对它的修复与打造。民间有“宽巷子不宽,窄巷子不窄”的说法。两条250米长,不足8米宽的巷子,正因为有了历史,装载着的故事,宽窄的感觉更在于人们的心中。宽宽的窄巷子,窄窄的宽巷子,经历着历史的风雨,细细密密的述说着成都的旧事和如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