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楼主: 我不戒烟

《在路上》自驾之旅(第四部)豫陕川渝鄂自驾行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03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不戒烟 发表于 2013-11-5 16:59
真是不比不知道

一比吓一跳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0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柠檬 发表于 2013-11-5 17:03
一比吓一跳啊

中国东西南北地域差别真是天壤之别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11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不戒烟 发表于 2013-11-5 17:09
中国东西南北地域差别真是天壤之别。

同在中国 差距咋那么大呢 柠檬百思不得其解 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1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柠檬 发表于 2013-11-5 17:11
同在中国 差距咋那么大呢 柠檬百思不得其解 啊

主要是中国地方比较大,民族众多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23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昭化古城,一座沉淀着千年三国故事的古城,一座有着2244年建县历史的古城,无处不是历史,无处不是故事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镌刻着岁月的沧桑,大青石砌成的城楼飘散着三国的烽烟,就连绕城而过的滔滔江水也在讲述着历史舞台上精彩纷呈、气吞山河的故事。古城山水环抱、古色古香,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、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,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,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。
昭化古城素有“蜀国第二都”之称,是蜀汉政权兴衰的历史见证地。据《三国志.先主传》载:“先主北到葭萌,未即讨鲁,厚树恩德,以收众心”。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年),刘备到葭萌以后,察看地势,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,“此城两江汇合,绕城东去;金牛古道,穿城而过;剑门雄关,巍峨傍立;桔柏古渡,扼江拒守”,虽属“弹丸之城,却有金汤之固”,实属战略要地,就此驻兵,操练兵马,于建安十七年(公元212年),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,采纳庞统意见,以帮助东吴为由,掉头离开葭萌,出剑阁西下,攻取成都,迫使刘璋拱手投降,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章武元年(公元221年),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,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。此时的刘备,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,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“汉祚永寿”(祚,意为君王的位置)中,取首尾二字,将葭萌改为汉寿县。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,与天地共存,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。因而有“蜀汉兴,葭萌起”之说。
  蜀汉政权建立后,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。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,六出祁山伐魏,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。延熙十九年(公元252年)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,继蒋婉之后掌管蜀国军政大事,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,死后葬于汉寿(今昭化)。费祎被害后,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,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。景元四年冬(《三国志.钟会传》),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。姜维败退致剑门关,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,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、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、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(昭化)。与此同时,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,企图渡过嘉陵江,夺取汉寿城。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,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,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,鲍三娘墓保存至今。公元263年11月,“翼、厥甫至汉寿,维、化亦舍阴平而退,适与翼、厥合,皆退保剑阁以拒会”。邓艾军越阴平,破诸葛瞻于绵竹,刘禅请降,维系了42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。蜀汉政权虽然灭亡了,但昭化古城记述三国蜀汉兴亡史迹和留下的传说与遗址,却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。故有:“蜀汉兴,葭萌起;蜀汉亡,葭萌止。”的民间传言。

s2000_IMG_1153.jpg
s2000_IMG_1139.jpg
s2000_IMG_1109.jpg
s2000_IMG_1110.jpg
s2000_IMG_1130.jpg
s2000_IMG_1131.jpg
s2000_IMG_1132.jpg
s2000_IMG_1133.jpg
s2000_IMG_1134.jpg
s2000_IMG_1135.jpg
s2000_IMG_1136.jpg
s2000_IMG_1165.jpg
s2000_IMG_1167.jpg
s2000_IMG_1168.jpg
s2000_IMG_1169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2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不戒烟 发表于 2013-11-5 17:23
昭化古城,一座沉淀着千年三国故事的古城,一座有着2244年建县历史的古城,无处不是历史,无处不是故事。青 ...

哇 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得发生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故事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45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柠檬 发表于 2013-11-5 17:26
哇 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得发生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历史故事啊

要不现在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历史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7:46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我不戒烟 于 2013-11-5 17:56 编辑

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,现存的四条大街,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、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,且街巷之间“丁”字相连,具有“道路交错相通,城门不相对”的军事防御特色。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。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、小青瓦、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。
 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,至明清达至顶盛。古城“旧系土城”,明正德年间“包筑以石”,共设四门,南门“临江”、东门“瞻凤”、西门“临清”、北门“拱极”,占地面积29公顷,地池外形微圆,状若葫芦。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,现存的四条大街,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、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,且街巷之间“丁”字相连,具有“道路交错相通,城门不相对”的军事防御特色。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。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,龙门书院、考棚、怡心园、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,多为穿逗木结构、小青瓦、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。

s2000_IMG_1108.jpg
s2000_IMG_1111.jpg
s2000_IMG_1122.jpg
s2000_IMG_1124.jpg
s2000_IMG_1126.jpg
s2000_IMG_1137.jpg
s2000_IMG_1138.jpg
s2000_IMG_1148.jpg
s2000_IMG_1149.jpg
s2000_IMG_1150.jpg
s2000_IMG_1152.jpg
s2000_IMG_1154.jpg
s2000_IMG_1160.jpg
s2000_IMG_1166.jpg
s2000_IMG_1170.jpg
s2000_IMG_1171.jpg
s2000_IMG_1183.jpg
s2000_IMG_1213.jpg
s2000_IMG_1214.jpg
s2000_IMG_1114.jpg
s2000_IMG_1112.jpg
s2000_IMG_1113.jpg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8:22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昭化古城东门外,嘉陵江和白龙江的汇合处,就是蜀道线上有名的“桔柏古渡”。昔日是白天万人拱手,夜晚是千盏明灯。新旧唐书所载唐玄宗幸蜀,“遇有双鱼负舟过津,议者以为龙”的故事,就发生在这里。相传唐明皇还在渡口南岸罢兵三日摆宴,此地至今还叫“摆宴坝”。 <郡县志>记载唐僖宗逃奔四川,又在桔柏渡口汇合,水急浪高,行船难渡,且因白龙江水白,嘉陵江水赤,初相汇合,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流向和本色,“泾渭分明”,清浊不混,似如两龙翻滚。现在到这里,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奇观。历代诗人杜甫、姚合、乐宇、杨慎、王世贞等过此,均有题咏。渡口原有碑刻三十余通,目前所存无几,然而老百姓记得最清楚的,莫过于“唐县令何易于腰笏拉纤碑”。
  这通碑述说唐懿宗年间,益昌(今昭化)县令何易于,自己扎腰挽袄,把笏板插在腰间,为利州刺史崔朴的春游行乐船引舟拉纤,以抵制顶头上司崔刺史不顾大忙农事要他抓百姓去拉船。县令的举动,羞愧得崔刺史只好停船罢游。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,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,同时代进士孙樵,路过益昌,询得此事,写了《书何易于》的文章。以此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酷吏和朝庭腐朽的用官制度,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,渡口的诗碑,也有不少是赞誉何县令的。清代张船山的诗云:“两水依然绕县流,唐代仙吏古无俦,榷茶独喜焚帝诏,腰笏何妨行画舟。碑下耕农应堕泪,桑阴桑妇不知愁。咸通进士孙樵笔,常令行人重利卅。”当地百姓更是众口皆碑,传为千秋佳话。

s2000_IMG_1106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11-5 18:28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源远流长,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,广收民心,操练兵马,屯积粮草,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。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,六出祁山伐魏,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。蜀汉后期,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,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,在此抵御魏国大军。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,传为千古佳话。姜维兵困牛头山,留下令人称奇的“拜水池”。
s2000_IMG_1158.jpg
s2000_IMG_1157.jpg
IMG_1156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